水调歌头游泳诗词全文_水调歌头游泳 全诗
1.水调歌头·游泳的诗意
2.天堑变通途是什么意思
3.水调歌头 游泳的创作背景
大桥飞跨沟通南北,长江这天然的壕沟将会畅行无阻。
出处:现代毛泽东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
原文:
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。
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。
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,今日得宽馀。
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!
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。
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
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。
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。?
译文:
刚喝了长沙的水,又吃着武昌的鱼。在万里长江上横渡,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。哪管得风吹浪涌,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,今天终于可以尽情流连。
江面风帆飘荡,龟蛇二山静静伫立,胸中宏图升起。大桥飞跨沟通南北,长江这天然的壕沟将会畅行无阻。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,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,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。神女(神女峰)如果当时还在,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。
扩展资料:
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创作背景:
1956年,中国农业、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。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革命的胜利,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,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。1954年,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。1955年,毛泽东视察了所有的工程。
1956年,毛泽东到南方考察了这座桥的建设情况。6月1日、3日、4日,毛泽东在武汉游了三次长江,写下了这个词。
百度百科-水调歌头·游泳
百度百科-天堑
水调歌头·游泳的诗意
水调歌头·游泳
一九五六年六月 ***
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。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。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,今日得宽余。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!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。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。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。
题解
选自《毛主席诗词》。水调歌头,词牌名。
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,写于1956年。从1954年开始的举世闻名的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正在紧张施工,八座巨大的桥墩已露出江面,全面开发长江的规划也正在制定,征服长江的宏伟蓝图在英雄的中国人民面前展开。1956年5月 *** 同志到湖南、湖北视察,从长沙来到武汉,6月初三次畅游长江。第一次,6月1日,由武昌游至汉口,游程26里,游两小时零四分钟。第二次,6月3日,有风,江面时时涌起波浪,游过长江和汉水会合处,直至武昌八大家,共游28里。第三次,6月4日,又顺利地游过了长江。 *** 同志在畅游长江后,写下了这首社会主义赞歌,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是写第一次畅游长江的感受。
高尔基说过:“英雄的事业需要英雄的语言。” *** 同志的这首词正是以“英雄的语言”写出我们伟大时代的“英雄的事业”。
解读
全词分上下两阕。
上阕,写横渡长江的壮举,抒发了敢于在大风大浪中奋勇前进的革命豪情。
诗意发展分三层:
“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。”〔刚刚在湖南喝了长沙水,又来到湖北品尝武昌鱼。〕
这两句词生动地记写了 *** 同志巡视的行踪和心情。用“长沙水”代长沙,用“武昌鱼”代武汉,翻用三国时代的童谣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”,从生活细节着笔,娓娓叙来,使诗歌免于呆板,增加了情趣,显得轻松、活泼、亲切,抒发了对南国乡土的深厚感情。“才”、“又”两个副词,紧相呼应,表明时间紧紧相接,表现了作者在社会主义建设 *** 中不断地深入实际,巡视全国,风尘仆仆,不辞辛苦的革命精神。
“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。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,今日得宽余。”〔奔流不息的万里长江,我轻舒双臂从容横渡,仰游于江面,放眼远望,只觉武汉一带的长空无限开阔。任凭它风吹浪打,依然从容向前,其中的乐趣远胜过在清静的庭院里悠然散步,今天真感到无比的自由和舒畅!〕
这层,描绘出一幅万里长江横渡图。第一句用一个“渡”字点题,紧扣词题“游泳”。第二句写游泳的特定地域是在古代楚国的疆域,并对第一句加以渲染。“万里长江横渡”,是动宾倒置式,这种句式要比“横渡万里长江”句显得气魄雄伟,有力,它不但写出了万里长江汹涌澎湃、奔流入海的气势,而且表现了诗人乘风破浪、横渡万里长江的豪迈壮举。长江之浩大,风涛之险恶,不待言喻。而作者却“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,今日得宽余”,视狂风恶浪为等闲,形象地表现了 *** 同志游泳时从容不迫、镇定自如的神态,抒发了游泳时的强烈感受,和跟大风大浪搏斗的豪情壮志。其中“不管”和“胜似”,含意深刻:“闲庭信步”固然悠闲自得,但“风吹浪打”却更有意味。在“风吹浪打”中游泳,可以享受到“闲庭信步”永远得不到的乐趣。显然,这种“风浪”,也是指当时激烈的革命斗争的风浪。作者由在风大浪高的长江中游泳,联想到跟当时帝国主义和国内敌人掀起的狂风恶浪搏斗,所以说这几句不仅表现了 *** 同志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,而且更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。像这种迎着“风吹浪打”,犹觉“胜似闲庭信步”的伟大气派,是一个具有宇宙胸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表现。总之,“不管”、“胜似”两句,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:它鼓舞我们,要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,要有大无畏的精神;它教导我们,要到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去锻炼,去掌握斗争的规律;它启示我们,只有经过艰苦的斗争,才能领略到胜利后的无限风光!
词的第二层,把写事(游泳)、写景(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、一望无垠的楚天)、抒情(身临其境所得的强烈感受和丰富联想)三者作了自然的融合。“风吹浪打”,只当作“闲庭信步”,而且只有在狂涛巨澜一泻千里的长江中游泳,才觉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,这是多么广阔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!
“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!”〔孔子曾在河岸上感慨地说过:逝去的光阴啊,就像这日夜不停流去的江水一样!谁也挽留不住。〕
这两句诗以截用《论语》语句和联想,进一步写游泳中的感受。 *** 同志在大江中挥臂破浪,眼看滔滔的江水不停地从身边流去,便很自然地联想起几千年前孔子的话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孔子面对日夜不停的流水,感叹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,作者把这句话用在“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”后面,推陈出新,古为今用,赋予了这两句诗以新的含义:人类社会的历史,就像这长江大河一样,后浪推前浪,在颠簸中前进,在斗争中发展。领导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人们,应该充分认识这个规律,掌握这个规律,推动历史潮流的发展。鼓励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,发奋图强,加速建设社会主义。这样,便极自然地过渡到了下阕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描绘上。
下阕,描写社会主义建设(改造长江)的宏伟图景,展示了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。
诗意发展分三层:
“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。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”〔船只在江面上乘风破浪地疾驶,龟山、蛇山在长江两岸驯服地静立,就在这个地方,我们建设长江大桥的宏伟规划已经展开宏图。一座凌空高架的大桥,即将跨越长江两岸,使古来天险变为南北畅通的大道。〕
写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。第一、二、三句,诗人用了三个急促的短句,写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景象和中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威力。“风樯动”句,反映长江运输的繁忙,表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面貌。“龟蛇静”句,写龟、蛇二山驯服地效命,显示了我国人民改造自然建设祖国的英雄气概。“起宏图”句,承上启下,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——武汉长江大桥,很快就要建成了,显示了中国人民重新安排祖国山河的雄心壮志。总起来讲,这三句是写江面上千帆竞发,万舟争渡,川流不息,龟、蛇二山静静地蹲在长江两岸的情景。一“动”一“静”,相互映衬,使画面显得更生动,更形象。“起宏图”,“宏图”指什么?就是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宏伟规划,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蓝图。社会主义的“宏图”,就起于这如画的江面。“宏图”二字领起下文,作者在描写长江的社会主义建设景象时,不但写它的正在施工的现在,而且还展望它的即将竣工的未来。 *** 同志不但看到了现在的“起宏图”,而且已经看见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了。
长江水深流急,自古有“天堑”之称。多少年来,中国人民就盼望着能在长江上架起一座桥梁。但几千年过去了,哪有大桥的一线影子呢?民谣曰:“黄河水,治不好;长江桥,架不了。”“隔江如隔天,过江如渡险。”人民对旧社会完全失望了。解放后,在中国 *** 的领导下,仅用三年多的时间,就于1957年10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流水平的震惊中外的武汉长江大桥。
对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,作者是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描写的:龟(山)、蛇(山)以自己的身体擎起大桥的两端,是那么平稳、坚实。桥身像彩虹一般飞过长江天堑,使它变成了一条平坦的大道。写“风樯”则曰“动”,写“龟蛇”则曰“静”,写大桥则曰“飞”,一“动”,一“静”,一“飞”,把“风樯”、“龟蛇”、大桥拟人化了。特别是一个“飞”字,把长江大桥那种长虹卧波似的雄姿、腾空而起的气势和建设速度都写出来了。字里行间充满了征服自然、改造自然的豪情,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的非凡气势。
“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。”〔还有更宏伟的建设规划令人鼓舞,就是在三峡一带筑起雄伟坚固的大坝,把巫山一带的江流截断,使那高峰峻岭的峡谷之中,出现一个宽阔平静的大湖。〕
诗人不仅看到了长江上社会主义建设的近景,而且也看到了它的远景。作者写了长江大桥之后,接着用一个“更”字,把社会主义建设的“宏图”又扩展了一层,由现实中的宏图写到理想中的宏图。“更”“立……石壁”,“石壁”“截断……云雨”,“云雨”为“平湖”。这一个“更”字,闪耀着自强不息的思想光辉,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永无止境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;同时,也使“逝者如斯夫”有了更进一层的意义:英雄的中国人民不仅在大风大浪中送走了过去,也要在大风大浪中迎接未来,他们挥动彩笔,为祖国山河铺红叠翠,织锦添绣,为祖国未来书写最新的文字,描绘最美的画图。看吧,在那三峡七百里中,夹岸高峰,隐天蔽日,江流湍急。中国人民就要在这里建立起一座高耸入云的水坝,拦住滔滔的江水,高高的三峡上就会出现一个波光闪闪、水平如镜的人造湖,把这一带的奇山异水,改造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。到那时,万吨巨轮便可畅通无阻,由东海直开到重庆;到那时,长江就要听从人民的使唤,灌溉中下游千万顷肥沃的良田;到那时,水库发电站的电力可以东输上海,西送贵阳,使这一带大放光明。到那时,长江、三峡将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。
“巫山云雨”(神女“旦为行云,暮为行雨”)的活用,不但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,而且把水库建设与古代美丽的神话传说联系起来,为下一层做了铺垫。
“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。”〔巫山神女想来还健在吧,若是她见到人世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,一定会惊叹社会主义的今天和过去根本不同了,而洒下喜悦的眼泪。〕
这层,诗人联想奇妙,顺接“巫山云雨”的诗意,又引进了一个古代美丽神话中的人物,不但给全词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和美好的诗意,而且把对“宏图”的赞美推向了 *** 。这样的“宏图”,这样闪电般跃进的速度,这样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是亘古未有的,如果那帮助大禹治水的“神女”还健在的话,她一定会大为惊讶。诗人用神女的“当惊世界殊”的感觉,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速度之快,祖国面貌变化之大,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人民斗志昂扬、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。
神女在词中实际上成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见证人。诗人让具有超人力量的“神女”来赞叹人间奇迹般的变化,赞叹创造奇迹的“凡人”,更是别出心裁,匠心独运的。
综述
这是一支充满豪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赞歌。
这首咏事词通过叙写畅游长江时的见闻和感受,抒写了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,奋勇前进的壮志豪情,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理想;热情歌颂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,展现了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,反映了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;激励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,去夺取新的胜利。
名言、典故、神话的创造性的运用,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。孔子的“逝者如斯夫”名言的运用,既可推陈出新,古为今用,赋予其新的意义,又使其在上下两阕之间起衔接的作用。“巫山云雨”典故的活用,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,而且把下文描写的水库建设与美丽的神话传说联系了起来,作了自然的过渡。“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”,是诗人的革命浪漫主义的豪语,也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光辉现实。本来,神话是人们美好理想的寄托,但是中国人民在中国 *** 的领导下,创造了比神话更为壮丽的奇迹,因而使得素为“凡人”敬慕的神仙反倒羡慕、惊叹起“凡人”来了。这样把宏伟的建设、宏伟的理想和美丽的神话结合了起来,增加了浪漫主义的色彩,使词的意境格外优美,在艺术上收到了妙不可言的特殊效果。
天堑变通途是什么意思
首页
作者
诗词分类
诗词排行榜
课本古诗词
词牌名
热门查询
史书典籍
其他
水调歌头·游泳
[现代] 毛泽东
才饮长沙水,
又食武昌鱼。
万里长江横渡,
极目楚天舒。
不管风吹浪打,
胜似闲庭信步,
今日得宽馀。
子在川上曰:
逝者如斯夫!
风樯动,
龟蛇静,
起宏图。
一桥飞架南北,
天堑变通途。
更立西江石壁,
截断巫山云雨,
高峡出平湖。
神女应无恙,
当惊世界殊。
注释:
才饮长江水,又食武昌鱼:三国吴孙皓时欲从南京迁都到武昌,民谣曰,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。”
子在川上曰:《论语·子罕篇》,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指时间如河水飞逝。
一桥飞架:指武汉长江大桥,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,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,于五五年开工,五七年建成通车。当时正在施工中,故属“宏图”。
天堑:南北朝时陈朝的孔范,称长江为天堑,见《南史·孔范传》。
西江石壁: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。
巫山云雨:巫山有神女峰。宋玉《高唐赋》,称楚襄王梦见神女,神女说她“旦为行云,暮为行雨。”
题解
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,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。六月三日,第二次游过长江,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。四日,第三次游过长江,也是从汉阳到武昌。
水调歌头 游泳的创作背景
意思: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。
出自: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近现代:毛泽东
节选:
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。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。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。
翻译:
江面风帆飘荡,龟蛇二山静静伫立,胸中宏图升起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,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。我还要在长江西边建起大坝,把巫山多雨造成的洪水拦腰截住,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。神女如果当时还健在,她看到高峡出平湖,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。
扩展资料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。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。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,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。6月1日、3日、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,写下了此词。
作品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,以“风”字起,紧接着上阙意脉,瞩目两岸景色,一“动”一“静”,相映成趣。一“起”则耸然挺拔,发起新意,充分表现了今天中国人民建设祖国、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。
又由眼前景象引起了对未来景象的展望。前两句,先就眼前最突出的大桥建设展开,写正在付诸实施的部分宏图,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,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。
全词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,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歌。在词里各种景物,历史神话等融贯着社会主义的道理。
水调歌头·游泳(1956年6月)
毛泽东
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。万里长江横渡,极目楚天舒。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,今日得宽余。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!
风樯动,龟蛇静,起宏图。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。更立西江石壁,截断巫山云雨,高峡出平湖。神女应无恙,当惊世界殊。
这首词最早发表在《诗刊》一九五七年一月号。1956年,我国农业、手工业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,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,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,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。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。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,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。6月1日、3日、4日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,写下了此词。
注释
〔游泳〕一九五六年六月,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,到达汉口。
〔长沙水〕作者自注:“民谣:常德德山山有德,长沙沙水水无沙。所谓无沙水,地在长沙城东,有一个有名的‘白沙井’。”
〔武昌鱼〕据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凯传》记载: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(故城在今南京市南)迁到武昌,老百姓不愿意,有童谣说: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。”这里化用。武昌鱼,指古武昌(今鄂城)樊口的鳊(biān编)鱼,称团头鳊或团头鲂。
〔极目楚天舒〕极目,放眼远望。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,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“楚天”。舒,舒展,开阔。柳永词《雨霖铃》:“暮霭沉沉楚天阔”。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:“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,可见水流之急。都是仰游侧游,故用‘极目楚天舒’为宜。”
〔宽余〕指神态舒缓,心情畅快。
〔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〕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,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’”(孔子在河边,说道:“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!白天黑夜地不停留。”)
〔风樯(qiáng墙)〕樯,桅杆。风樯,指帆船。
〔龟蛇〕见《菩萨蛮·黄鹤楼》〔龟蛇锁大江〕注。
〔一桥飞架南北〕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。一九五八年版《毛主席诗词十九首》和一九六三年版《毛主席诗词》,作者曾将此句改为“一桥飞架,南北天堑变通途”,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。
〔天堑(qiàn欠)〕堑,沟壕。古人把长江视为“天堑”。据《南史·孔范传》记载,隋伐陈,孔范向陈后主说:“长江天堑,古来限隔,虏军岂能飞渡?”
〔更立西江石壁……当惊世界殊〕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(“西江石壁”)蓄水发电,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。到那时,巫山的雨水也都得流入这个“平湖”里来。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,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,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。巫山,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。巫山形成的峡谷巫峡和上游的瞿塘峡、下游的西陵峡合称三峡。巫山云雨,传楚宋玉《高唐赋·序》说,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与巫山神女遇,神女自称“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”,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。
- 上一篇:德甲榜首大战_德甲收官战
- 下一篇:今晚世界杯对阵国家_世界杯今天晚上对战